原标题:这些“扶贫战士”用生命践行信仰!
新华社昆明4月6日电 题:这些“扶贫战士”用生命践行信仰!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杨静
他们,奔走在扶贫一线,田地里、牛圈旁、高山峡谷间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状态,哪怕为脱贫工作献出生命;他们,离我们很远,也离我们很近,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扶贫战士”。
清明时节,云南多地降下小雨,不少群众自发纪念牺牲的“扶贫战士”,缅怀努力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的“亲人”。
缅怀:追忆牺牲的扶贫干部
一大早,马福生就带着祭祀用品,从叶枝镇新洛村赶往位于县城的公墓,去看看为村里脱贫而牺牲的和先念。
2017年10月24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财政局局长和先念在宣讲活动结束后,就带人驱车进山访贫。进牛圈、围火塘、聊种养……访问了几家后,他和同事准备到山涧边的贫困户家再看望一下。一块石头突然从山坡上飞出,砸向山路上并肩行进的两个人。他推开了同事,自己却被石头砸中,不幸去世。
“老和,我来向你报告去年村里的脱贫成绩了。”马福生刚说完,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掉。
维西县财政局挂钩帮扶新洛村,和先念生前最关心村里孩子的教育问题。2015年以前,村里是辍学的重灾区,只出过一名大学生。去年,村里实现了适龄学生“零辍学”,在校大学生已有9名。
“只要给他说了村里脱贫攻坚的困难,他都会想办法帮助,很多时候还自己掏腰包。”对马福生而言,和先念不是什么领导,更像一名老大哥,为村里谋划产业、带头做群众工作。“去年清明节我也来了,虽然他离开了,但给他说说村里的脱贫,让他不要牵挂。”
云南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多重因素叠加让云南的贫困县、贫困人口位居全国首位。扶贫干部肩负使命,奋战在基层一线。
2018年4月26日,昆明市东川区汤丹镇扶贫办副主任吴国良在下乡扶贫途中发生车祸,不幸因公殉职。当群众得知这一消息后,从不同地方赶来参加他的遗体告别仪式,送他最后一程。“这个娃娃工作认真,心还好,但就这样走了。”63岁的汤丹镇中河村村民罗天存感慨。
接力:帮助群众摆脱贫困
2个月遍访22个村民小组,平均每天2万多步,走烂了2双运动鞋……这是云南省大关县打瓦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王秋婷在遇难前的工作状态。去年11月,王秋婷从村里赶往县城单位汇报工作,途中遭遇车祸,年仅26岁的她不幸遇难。
打瓦村是当地的深度贫困村,2014年贫困发生率超过50%。王秋婷驻村时的愿望是修路、搞产业脱贫,多次调研论证后,修建了5.62公里的公路。为了劝返辍学学生,她多次走访、电话联系学生家人;为了帮助贫困群众卖蜂蜜,她在朋友圈为蜂蜜代言。
为早日实现她的梦想,大关县派出谭云贤等人继续攻坚。“我们会接好脱贫攻坚这一棒,让村里的贫困群众早日脱贫。”打瓦村第一书记谭云贤说,经过这些年的攻坚,全村的贫困发生率已降至22%,村里还发展了猕猴桃、花椒等扶贫产业。
精准扶贫以来,云南“四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路、房、医疗、教育等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变化背后有财政投入、各方支持力度的增加,有一批批扶贫干部忘我的坚守。
吴国良的父亲年近60岁,是一名农村党员干部,2003年在村里工作以来,一直在为村里谋发展。妻子李梅则是在吴国良调任汤丹镇工作后,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成为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吴国良牺牲后,弟弟吴国荣也从市里回到东川区参与到扶贫工作中。
“我们全家都是扶贫队员。”吴国荣说,自己回来干扶贫工作的原因就是为了完成哥哥未竟的使命。
忘我:用生命践行朴素信仰
55岁的张号京是昆明市司法局驻寻甸县七星镇戈必村第一书记,今年是他驻村的第6个年头。2017年是寻甸县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当年11月1日,自己的肺大泡破了形成气胸,他独自开车去昆明的医院进行治疗。医生建议住院疗养,但没过多久他就背上挎包,回到村里继续开展扶贫工作。
“我是一名党员,就要用行动践行入党誓词。”张号京说,驻村扶贫并非走形式,而要与群众打成一片,听群众的脱贫想法,用足脱贫政策帮助群众摆脱贫困。
倪明真,寻甸县甸沙乡苏撒坡村委会主任,这个海拔超过2700米的彝族村子贫困发生率近70%。2017年他被查出患有白血病,为了不影响脱贫工作,第一次化疗结束的第二天就从昆明赶回村里,土坯房变成了砖混房、村里有了生态养殖产业……村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但他却在一次次化疗后,身体越来越差,自家是全村最后一个把土房子改造为砖房的。
记者2018年7月19日采访他时,他的头发基本掉光了,但依然保持着饱满的工作热情。早上7点多就出门,晚上10点多才回家。他说,希望大家能够过上好日子。“如果老百姓下一届还选我,我还会尽力把事做好。”未曾想到,5个月后,倪明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
记者了解到,在清明节期间,有不少群众自发为牺牲在扶贫一线的干部扫墓,部分群众未能到公墓瞻仰,但也通过自己的方式追忆牺牲的扶贫干部。
云南省扶贫办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2018年,全省有73名扶贫干部因公殉职。他们心系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努力让群众脱贫,也被大家铭记。他们用生命践行朴素的信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