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有一句格言,叫“势孤取和”。什么叫孤?什么情况下当取和?就是很主观的东西,不同人有不同的观点。尤其是最近横空出世的人工智能阿法狗的围棋,直接攻击厚势的下法,对现代围棋理论冲击巨大,也提出了新的课题,需要人类重新反思。这就是围棋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地方。没有对错,只有成败。
学围棋需要非常用功、辛勤付出。任何事情都是三分天才七分努力。围棋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做功课,也就是围棋基本功。包括:打谱、研究局部定式、局部常型、从易到难做大量死活题、实战对局、复盘研究。关于努力,我想到现在仍活跃在一线的棋手邱峻。才华平平,但心无旁骛,全部的时间和兴趣都放在围棋上,因此能长时间保持较高的胜率和竞技状态,一直经受青少年棋手冲击而不倒。
普通人学围棋,用来陶冶心性,锻炼思维能力,培养兴趣爱好即可,不要有太高的要求,放松心态。至于结果,就顺其自然吧。孩子输棋之后只是心情不好,这时候我们有必要用一招“转移视线大法”,带他吃点好吃的啊,休息休息玩一玩啊,让他这股子委屈的劲儿过去了,我们就可以讲道理了。
首先家长必须认识到,输棋多是每个人学棋之初必经的过程,而且也有必要给孩子把这一点讲清楚。孩子并不傻,你把道理都讲清楚了,他不是明白不了。
当然,光讲道理还不行,还得夸。夸奖是最好的鼓励,输棋了就夸他在哪里吃掉了对方的一小块棋,连一小块都没有吃掉就夸他吃掉了一两个子,要真的连一个子都没吃到,那就夸他下棋认真!总之孩子没找到的自己的成就,你一定要帮他找出来;孩子有一点小的成就,你就适当放大;就算真的一无是处,你也得找出一两个点夸一夸!(不可能真的一无是处,那只能是家长的心态问题)
夸完之后还是不够,咱还得找问题。为啥下不过别人?是因为对手学的时间长特别厉害吗?(这经常是个好理由)把孩子做的还不够好的地方找出来,“下次你要是能做到XX,一定能赢!”其实,家长只要有心陪孩子渡过学棋最初的艰难阶段,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就怕家长自己心态失衡,反而去责备孩子,甚至用一些类似“智商攻击”之类的激烈语言进一步摧毁孩子的自信(这样的家长我见得多了)。
只要家长有耐心,知道合理的调整孩子的心态,多输几盘棋根本不算啥,找机会和水平相当的对手下,争取让孩子赢几盘,这心态就能调整回来了。当然长期来说,不能只是红脸没有黑脸,孩子伤心低落就拉一把,孩子翘尾巴了就适当敲打一下,总之掌握一个原则:尽量避免让孩子的情绪起伏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