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土上,有两条分界线。一条人划的,一条天成的。
1935年,国立中央大学地理系主任胡焕庸通过数万个数据一点一点在地图上划出了一条线,这条线北起黑龙江黑河,一路向西南延伸,直至云南腾冲。
线的西北方向,是“大漠长河孤烟”,占国土面积的64%,却仅有4%的人口;而线的另一头,是“小桥流水人家”,仅有36%的国土,却聚集着另外96%的人口。
这是一条清晰的、几乎骤然就从熙熙攘攘变得人烟稀少的分界线,就好像从东向西、从南向北的中国人,在接近这条线时会意识到什么,不约而同地停止了向外迁徙的步伐。
这条人口分界线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被美国学者称为“胡焕庸线”。
其后,沧海桑田、物转星移,中国从农业社会步入工业社会,其间还有着种种自然和人为的人口迁徙,但都没能撼动“胡焕庸线”确定的人口分布格局。
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发现,“胡焕庸线”两侧东南和西北的人口比例分别是94.2%和5.8%,与65年前相差不到2%。
另一条天然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此线南北,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秦岭-淮河”分界线早已深入人心,它不仅是一条气候生态分界线,也是一条极为精妙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分界线,正因为如此,它成了中国人几千年来“南北意识”的一个标志。
与“胡焕庸线”东西两边人口分布格局基本恒定不同的是,“秦岭-淮河”南北两边的经济格局在改革开放后悄然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秦岭-淮河”南北的经济份额旗鼓相当,围绕着50%上下浮动。在某些方面,北方经济甚至更胜一筹。
以前苏联的援建项目为例,新中国成立初期,紧邻苏联的东北地区,获得了最多的援建项目,让东北这个重工业基地的分量更为重要。
其中辽宁省的GDP在1954到1959年连续六年居全国第一,所以官方称辽宁为共和国长子,民间称“辽老大”。
仅次于东北的是华北、西北与中部部分省份,相比之下,东南沿海省份在援建蛋糕的分配盛宴中颗粒无收。
在城镇化方面,北方也曾长期领先于南方,特别是东北的黑龙江和辽宁。
1996年,黑龙江和辽宁的城镇化率分别为52%和45%,当时全国城镇化率仅为31%。
到了2017年,黑龙江和辽宁的城镇化率分别为59.4%和67.49%,仍然超过全国58.52%的水平。
上世纪90年代初,北方城区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明显多于南方,其中包括鞍山、抚顺、吉林、齐齐哈尔、唐山、包头、淄博等北方非省会城市。
现如今的厦门、苏州、宁波等南方明星城市,当时不过是城区人口几十万的中等城市。
从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来看,北方亦明显胜过南方,煤炭、石油、铁矿石等自然资源大部分分布在北方地区,南方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可谓“资源贫瘠”。
相比北方,南方平原较少,大部分地貌呈现为山地与丘陵,所谓“七山二水一分田”,既不适合耕种,也不方便交通。“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说的不只是四川,贵州、广西、江西等地的机场、高速公路很多也是在削山填谷的基础上建起来的。
但改革开放40年,南北经济的天平已经越来越倾向于南方。
从1978年的GDP数据可以看到,当时前十名省份中,南北各有五席;而在2018年,TOP10省份中,北方只有三席。
GDP增速前十名的省份,只有陕西是北方省份;增速排名垫底的五个省份则全部位于北方,分别是天津、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和辽宁。
而在1978年毫不起眼的广东、浙江则大幅跃升,成为今天中国经济最活跃的两个地区。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去年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6次报告——40年:城市星火已燎原》显示,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十强城市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台北、广州、北京、天津、苏州、南京、武汉。北方只有北京、天津2城。
事实上,更多资源流向南方的速度超出人们想象。
人在流向南方。
据澎湃新闻报道,2018年人口净流入量排名前四的地方分别是,广东(84万人)、浙江(49万人)、安徽(28万人)和重庆(16万人),均为南方地区。
在榜单的另一端,人口大省山东、河南分别净流出20万人和7万人,两省合计净流出约27万人。东三省的“领头羊”辽宁也没能化解人口流失的问题,2018年净流出5.2万人。
北雁南飞,成为中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新现象。
钱也在流向南方。
各地本外币存款余额,反映了一个城市对资金的吸附能力。
2018年1-10月份,全国各城市本外币存款余额前十中,北方城市依然只有北京和天津,其他8个城市,分别是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重庆、南京和苏州,均位于南方。
从本外币存款余额增速看,南方城市增速普遍高于北方城市,天津虽然位列总量前十,但增速却为负增长。北京虽然排名第一,但纵观整个北方城市表现,略显孤独。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近十年各地GDP数据,也给北方敲了一记警钟。
南方地区以广东、江苏、浙江、四川为代表,经济始终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相比之下,北方山东、河南经济总量虽然较高,但与南方省份仍有不小差距,近些年山东与江苏和广东的差距还在拉大。
曾经在中国计划经济时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东北,近十年经济增长始终排名靠后,辽宁受“挤水分”影响,经济增速一度负增长。由此,东三省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比重不增反降。
短短几十年,中国经济重心已经实现南移。
北方手握一副好牌,是怎么打的稀巴烂的呢?
从整个北方来看,山东的经济总量还说得过去,可是其经济增速却越来越疲沓,主要是经济结构还是太传统,全国互联网企业百强山东只有2家,排名都在60名以后。
至于北京的后花园河北,近几年经济总量先后被四川、湖北、湖南超越,从全国第六位下降到第九位。
备受吐槽的石家庄新长城国际影视城
现在的天津,几乎沦为一个传销之都,权健的惊天丑闻,让大家开始审视天津,这座城市的经济总量中,里面有多少这种灰色地带。
东北的问题,其实在北方省份是普遍存在的,只是问题看上去没那么严重,或者被各种粉饰了一下罢了。
冯小刚饰演的六爷,被视为传统老北京的代表形象
整个北方,就靠北京一座城市撑起门面。
在对市场经济的回应上,北京从来都是滞后的,不是说北京人脑子不聪明,而是骨子里有着一种天然的骄傲,不屑于投身到这股大潮中,毕竟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说,他1985年第一次来北京时,北京只有国营餐厅,服务态度非常差,而那时候的广东个体户餐馆已经非常普遍。
就算在现在,一些北京的老字号餐厅,晚上十点关门都是雷打不动的,这是丝毫不可以商量的,至于什么服务态度,你想都甭想。
南方的全面繁荣,同各地大力发挥新兴产业引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有着直接的关系。
新一代信息电子、新能源、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新产业在上海、深圳、广州、武汉、合肥、贵阳、成都等地大规模集群发展,而北方只有北京孤零零一个城市拿得出手。
其实一座城市的现代化,一个地区的繁荣程度,不仅仅是通过GDP,或者经济结构形态来呈现,用体育产业的结构,就可以最直观地判断出来。
毕竟体育是中产阶级的消遣,一个贫穷的地区,不可能有什么中超俱乐部,不可能有网球、高尔夫的顶级赛事,不会有庞大的消费群体。
在这一点上,与北京对标的上海,一直是一个榜样级的存在。
现在衡量一个城市实力的指标之一,就是其是否拥有中超俱乐部,相关球队的成绩如何。
现在在中国,除了大连这样的传统强市外,能拥有中超球队的基本都是直辖市和省会。上海不但拥有两支球队,还有一支是去年的冠军,这一点之前只有广州做到了。
上海网球大师赛
在上海的带动下,南方举办职业大赛的城市越来越多,比如武汉、成都、深圳、珠海等,而北方似乎只有北京,永远都是北京,做了那么多年也没见有多大长进。
关于南北比较的话题,用最近被热议的两张电影节海报,就能很好地对比和诠释。
这是今年6月上海电影节的海报,主题是“创生万象,幕后为王”,主视觉灵感来源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影片《大闹天宫》。
而这个,则是今年北京电影节的海报,它要传递的是什么,大概没有人会知道……
以至于有人都把原始素材图都找出来了。
其实北京电影节的历年海报,都很简单粗暴,只是今年的海报,真的太像街边喷绘打印店实习生做的,让人无法容忍。
有人在讨论,这种海报是怎么出炉的,其中低劣的审美,传递着什么信号。
还能有什么信号,当然是傲慢的信号。
因为北京电影节再差,那也是北京的电影节,只要是北京的电影节,就一定会有人来捧场,根本就不用担心市场如何反馈,这是一个纯粹的卖方市场。
这在南方是无法想象的。
在任何一个维度看,北京都是一个完全无法复制的样本,嘴里衔着的金汤勺,别人永远无法复制。
从某种程度上看,这还代表着北方最高水准的审美。不用什么高屋建瓴,一张电影节的海报,已经说明南北差距有多么巨大。
北京繁荣与否,跟北方没有什么关系,甚至北京越强,北方愈弱,就像一种魔幻现实主义。
能救北方的,只有北方人自己,只能解放自己的思想。
如果一个地区的思想不够开放,无法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形成竞争力,自然就会陷入到泥沼之中,毕竟傻大黑粗、等着政策来调配的粗放式发展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做出了成绩的城市和地区,反而会得到国家政策的不断倾斜,从而得到更多有力支持,不断扩大化发展,而经济落后地区,越做不出成绩来,国家政策越不可能去有所照顾,这就成了恶性循环。
这是一个马太效应,更是一种虹吸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北方。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樱桃大房子。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