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思想观念传播,让家长早早把孩子送到赛跑的跑道上。为了能给孩子在人生的跑道上争取个好名次,在早期教育时,我们都不惜痛下血本:
出了月子,报游泳班,学游泳;
1岁,上早教班,大运动、精细运动、数学、英语口语;
不到三岁,英语张口就来,九九乘法表小菜一碟,能背下古诗宋词、弹琴唱歌的才是人中龙凤。
但,正是这些“人中龙凤”的孩子,到了幼儿园、入了集体社会才发现根本适应不了。
在幼儿园开学的第一天,史诗级“灾难片”全国上映了,看了也是让很多人哭笑不得。因为很多的孩子初入园都会产生分离焦虑。
虽然可能只是短暂分离几个小时,但很多的孩子开始哭闹,幼儿园里一度场面失控,不仅仅是孩子,大人们也是,嘴上虽然说着总算是摆脱了自家的熊孩子,可是心里面其实同样不舍。
即使入园,你以为就省心了吗?比如去年,这个两岁半的小朋友就被劝退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一名2岁半的女童入园才3个月,家长就接到了“劝退”通知。原来,这位小女孩从入园后就先后与10名同学发生冲突。
女童的妈妈觉得有冲突很正常,老师做好教育就可以了。最后两方僵持,园方只好让小女孩退学。
宝宝到了2岁之后,已经可以做到很稳地跑跳了,能与人简短的交流,很多家长就认为是时候可以脱手了。
可是脱手后,孩子并不能很好地适应。
其实,类似的这种新闻屡见不鲜。想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自己娃身上,可要收好这份兔姐这份入园攻略啦!帮娃顺利度过“入园”这一关。
为什么要送孩子上幼儿园?
在谈攻略之前,兔姐了解到许多家长认为孩子上幼儿园就是在里面玩而已,学不到东西。
甚至有的爷爷奶奶心疼孩子,说哭这么惨咱不上学了。
再加上不久前,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规定幼儿园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导致我们会理所当然地把幼儿园与看护机构划上等号。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孩子到了幼儿园后,每时每刻都在学习。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认为在幼儿园里能学到最主要的东西。
他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可见,幼儿园里虽然没有学习知识类的课程,但是在一天的活动当中,都是在培养着孩子的兴趣、良好习惯以及性格。
除此之外,幼儿园也为孩子创造了一个很好的社交环境,学习如何建立友谊,学习在没有老师和父母帮助下,自己独立解决和小伙伴之间的冲突。
所以说,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每天要学的事情真是很多,真的不容易啊!
入园不可过早
为什么3岁成为分水岭?
对于幼儿园的定义,国家是这样给出的:对3周岁以上的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所以,3岁成了很多孩子入园的分水岭,来看看有哪些充足的科学根据:
01、2~3岁入园会面临两大难题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中,2~4岁这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 2岁时由于自我意识的逐渐萌芽,会出现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
如果孩子刚好在2~3岁这个阶段入园,那就要面临处理“叛逆期亲子关系”和“入园分离焦虑”两个棘手难题的局面。
02、3岁开始萌发社会化关系的意识
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比,也是亲子依恋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儿童3岁前仍然处于亲子依恋期。
3岁以内的儿童是没有社交概念的,他们只会把其他小伙伴当成是一个大的玩具。3岁开始才渐渐萌发社会化关系的意识,有与同伴交往的意愿。
03、大部分3岁左右熟练表达自己
3岁前,很多宝宝表达仍较多使用“联合注意”,也就是通过用手指东西的方法来吸引身边人的注意,和表达自己的需求,眼神、手势、身体动作。
这样的宝宝,在同其他宝宝共处时,经常会因为无法及时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急之下出现攻击其他小朋友的行为。
所以,从儿童发展角度来看,正常来说,3岁才是宝宝做好充足准备的年龄。
父母不要过早送宝宝入园,成为阻碍宝宝长期发展的绊脚石。
提前半年的4大入园攻略
妈妈们都收藏
为了让孩子尽快的融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中,成功的从家庭过渡到幼儿园,需要在孩子得到安全感的前提下,给予充裕的时间准备。
所以上幼儿园之前,我们至少提前半年在家庭教育中做足相应的准备。
01、训练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在家有意识地培养宝宝每天按照这个时间来安排作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让宝宝独立进餐,也慢慢开始训练宝宝自主入睡、穿衣服、上厕所等各种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宝宝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宝宝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02、鼓励孩子敢于表达自己
有的孩子在幼儿园不敢大声回答问题,不敢主动提出跟小朋友玩,甚至连上厕所都不敢和老师说。